为持续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提升工程,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联合浙江泰隆慈善基金会开展“泰隆之星”国际交流成长项目。近日,经精心选拔的30名优秀本科生组成访学团,启程前往香港开启交流访学之旅。本次研学以“文化浸润+名校对话”为核心,与香港理工大学深度交流和自主体验文化活动共同构成链接前沿资源、感知城市活力的完整旅程。

研学团队首先以“历史与现代共生”为线索,探索香港文化内核,为后续对话名校与自主探索奠定认知基础。在星光大道,学子们透过影视产业印记理解香港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尖沙咀钟楼与“1881”建筑群的新旧对比,让大家直观感受城市更新中历史遗产的活化利用;前警署建筑群和石板街的探访,则串联起香港司法历史、市井生活与传统文化,使学子们深刻体会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香港理工大学作为区域内应用型高等教育标杆,成为高校培育学子专业视野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纽带。在香港理工大学老师的带领下,学子们走进教室、专业实验室与现代化机房,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布局、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及数字化教学投入,通过老师对设施功能与课程设置的关联讲解,切实感受名校教学条件与培养模式。
实地探访结束后,专题分享会聚焦校情介绍与招生政策两大核心。老师围绕香港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脉络、优势学科特色、国际合作项目展开讲解,随后又系统梳理本科与研究生的招生流程等内容,并结合往年真实录取案例提供具体参考,内容详实且极具指导性。尤为热烈的是互动问答环节,针对报考、申请等学子关心的问题,老师逐一细致解答;部分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还收获了老师准备的小奖品,进一步点燃现场氛围,让交流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轻松愉悦的互动体验,有效填补了学子们对名校升学与校园生活的认知空白。



研学期间还安排了城市探访活动,让大家能以更灵活的方式深入感知香港。学子们自主规划路线、沟通交流,不仅加深了对香港城市风貌的了解,更锻炼了独立出行与团队协作能力。


此次香港研学,既是我校学子在文化感知、名校交流中拓宽视野的成长历程,也是嘉兴大学深化大湾区教育合作的重要实践。此次研学助力学生在全球课堂中开阔视野,于交流互鉴中厚植家国情怀,对学生未来学业深造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校将继续整合优质资源,为学子搭建更多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培养具备跨文化视野与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刘同学:这次香港研学,于我更像是一场关于“看见”与“理解”的成长课。在香港理工大学,真正体会到“应用为先”不是口号。他们聊起课程里的社区实践项目,眼里的光让我明白知识落地的力量。走在油麻地的老街,阿婆的糖水铺飘着甜香,隔壁就是新潮的文创店。这种新旧交织的烟火气,和嘉兴的江南水乡截然不同,却同样动人。乘船夜游维港时,晚风拂过,看着两岸灯火璀璨,突然懂得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只在繁华地标,更在街巷里的生活温度。这段旅程,让我跳出熟悉的圈子,学会用更细腻的视角感受世界,也更清晰地看见自己想要探索的方向。
代同学:此次香港研学,是我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旅程。在沉浸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我也沉醉于地道美食——早茶与冰室尤其令人难忘。多样的茶点与餐食之外,更珍贵的是能借此融入本地生活,真切感受香港人的日常节奏。过程中,全英文沟通虽偶有挑战,却也成为了锻炼的契机。在香港理工大学老师的分享中,我们深入了解到两校在教学理念与学科构建上的异同,这些启发为我未来的学习与自我提升打开了全新思路。这段旅程不仅拓宽了我的眼界,更让我收获满满。感恩此行的所有遇见,更感谢老师们全程的辛勤付出与悉心指导。
王同学:这次香港研学,最让我期待的维多利亚港终于如愿打卡。海面上渡轮往来穿梭,微凉的海风拂过,整个人都跟着舒展,心情也格外明朗。我们还探访了香港理工大学,跟着老师漫步校园,也听老师细细讲解了学校的发展历史,以及考研所需的各项条件,收获满满。研学途中,老师带我们乘大巴前往太平山顶,盘山公路上的轻微颠簸反倒添了几分趣味。抵达山顶时恰逢好天气,站在观景处能将香港全景尽收眼底。密集的高楼错落排布,远处的海面与天际线相连,视野格外开阔。旺角、油麻地等地的街头巷尾的小商店充满烟火气,我们挑挑选选,买了些冰箱贴留作纪念。这趟研学行程节奏舒缓,没有紧绷的安排,留下的全是轻松又珍贵的回忆。
李同学:五天的香港行程圆满结束,我感觉这几天过得特别充实。在听香港的老师介绍全英文授课特点时,特别受触动。老师说课堂上从讲解到互动都用英文,是因为不仅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连老师也是。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学好英文不只是应付考试,更是以后接触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除了参访香港理工大学,我们还去了好多景点,在维多利亚港看了超美的夜景,逛了热闹的旺角,尝了地道的鱼蛋和烧腊等美食。这五天既长了见识,又玩得开心,不管是学习上的启发还是游玩的快乐,都特别难忘!